您好,欢迎访问山东省渔业互保协会官网!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正文

休渔期后,近海鱼类增长6到7倍!特许捕捞、限额捕捞或成为未来趋势

日期:2023-10-22 11:22:05
来源:渔业界
分享到:

休渔期过后,黄渤海的渔业资源量增长6到7倍;在整个渔业资源中,带鱼的恢复速度以及捕捞量处于领先地位;传统的捕捞行业陆续往精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特许捕捞、限额捕捞等成为日益重要的管理技术……近海的渔业资源家底如何?近几年休渔期的成效如何?如何科学的捕捞,才能兼顾资源保护与经济利益?10月12日,记者采访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系统研究室的副研究员吴强博士以及渔民,了解渔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的方向。


1.jpg

科研人员正在对打捞上来的海货进行取样。


休渔期后迎来大增长

总量增长了6到7倍



随着9月1日中午12时许,数千条渔船陆续驶出码头,青岛进入开海季已经一个半月的时间。从码头上到市场里,各色的海鲜琳琅满目。记者采访南姜码头的渔民蒋攀了解到,今年开海以来,总体上收成都不错。在近海使用拖网的话,带鱼、鲅鱼等比较多一些。出海捕鱼的话,运气也要占很大成分,捕捞量大的时候需要等到渔汛到来。

不论是对于渔民还是市民而言,大家其实都关心渔获如何,这直接关系到最终的价格和品质。作为全国海洋水产研究领域最早的研究机构之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从上世纪开始对黄渤海区域进行调查,掌握了较为详细的家底记录。


2.jpg

海上调研过程中


吴强博士介绍,根据多年来同期(8月)对比,以黄海为例,渔业资源自2007~2016年间基本呈持续下降趋势。从2017年开始,我国采取了史上最严厉的管理措施,伏季休渔时间延长了1个月(开始时间从6月1日提前至5月1日),近几年来资源密度持续回升。具体到种类,带鱼、鲳鱼、小黄鱼、鱿鱼等的资源密度较2017年以前都有不同幅度的提升。

对比同年休渔前后,拿开捕前的8月底和休渔初期的5月初对比,无论从整体的资源密度,还是从大部分经济种类的资源密度,均有大幅提高,这是因为大多数黄渤海渔业种类都在伏休期间繁殖生长。比如老百姓熟悉的蓝点马鲛(鲅鱼)、小黄鱼、银鲳、带鱼等鱼类,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口虾蛄等甲壳类,以及短蛸、长蛸、枪乌贼等头足类。


伏休期间也是这些鱼种的快速生长期,幼体逐渐长大,许多种类到开捕时已经达到可捕规格,伏季休渔后期资源密度远高于伏季休渔前期。从资源生物量来看,山东近海伏休后期较伏休前期增长了6到7倍。


3.jpg

海上调查


带鱼产量独占鳌头

出现南鱼北扩趋势



黄渤海4个月的休渔期,正好是很多鱼类快速生长繁殖的季节,鱼类资源取得了快速的恢复。但是,海洋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每种鱼类恢复的速度不同,同时各种群恢复的程度也不一样。

“近几年,带鱼、鲅鱼、小黄鱼、鲳鱼、鱿鱼比较多”。吴强博士介绍说,带鱼的资源量以及捕捞量都是处在领先的位置。

记者通过查找《202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发现,从2020年至2022年,带鱼、蓝圆鲹、鳀鱼、鲅鱼、海鳗、小黄鱼、鲳鱼以及鲐鱼捕捞产量较高。其中,带鱼、鲅鱼、小黄鱼、鲳鱼及鲐鱼是中国北方的主要经济种类,尤其带鱼的捕捞产量近几年稳居第一。


4.jpg

拉网捕鱼


目前渔获多以当年生和1~2岁龄个体为主。黄渤海渔业资源结构仍旧是以小型鱼类、甲壳类为主。从种群发展的角度来讲,金字塔结构的层级越多,生态系统就会更稳定。大鱼的数量越多,更有利于基因遗传的多样性。

同时,近年来还出现了“南鱼北扩”的现象。记者调查了解到,在青岛的各大码头上,许多市民经常会遇见一些此前不常见的鱼类,比如南姜码头,偶尔会看到一些渔民捕捞回来“金枪鱼”。据介绍,这种鱼的学名叫做巴鲣,可以算是广义上的“类金枪鱼类”。这种鱼在南方海域的比较多,通常活动于开阔水域的中上层。每年夏天,青岛海域会出现一些随着暖流北上的鱼类。吴强博士也表示,资源调查中以往分布在东海的种类近几年在黄海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有专家表示,这一现象可能跟全球水温升高有关,一些暖水种的鱼类开始往北迁移。


5.jpg

取样调查


“通过前期的调查,我们可以了解渔业种类的资源变动,以及它们的生长发育情况,我们国家的渔业捕捞管理正在向定量化发展,”吴强博士说,限额捕捞制度已经在许多渔业发达国家广泛应用,它能根据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来科学地制定捕捞计划,这种管理措施在国内的渔业管理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科学的渔业资源调查,为管理措施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目前,黄海水产研究所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从技术支撑层面助力限额捕捞制度在我国的实施。


6.jpg

取样调查


休渔期特许捕捞

已逐渐成为新模式



如何更好地平衡资源保护与开发,休渔期的特许捕捞成为如今的另外一个政策利器。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是依据渔业法设立的一项重要的渔业资源养护制度,对控制海洋捕捞强度、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和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1995年实施以来,已经先后14次调整。2017年调整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时,黄渤海的休渔期提前了一个月,调整为每年的5月1日到9月1日,有力地恢复了渔业资源。


7.jpg

但是,考虑到每种海洋生物的不同特点以及沿海渔民的实际经济利益,休渔期的专项捕捞成为一项重要补充。

“特许专项捕捞与限额捕捞以及海洋资源的保护并不冲突,”吴强介绍说,特许捕捞品种一般是渔期处在休渔期间的种类,如果不及时捕捞就可能造成浪费。一方面,这些品种很多是一年生种类,比如海蜇、毛虾等,它们的渔期在7~8月,且渔期时间很短,即便不捕捞也会自然死掉。而且,如果放任大量存在的话,海蜇还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据了解,在青岛的河套街道办事处、崂山的黄山社区以及即墨的一些区域,都是传统的海蜇捕捞与加工区域,主要有沙蜇与绵海蜇两个种类。每年的休渔期,捞海蜇成为当地村民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另外一方面,从一个种群的发展来看,每个种群的数量都会受到食物链上下游的影响,不会无限扩张。因此,适量地捕捞,也有助于种群的良性发展

目前,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统一管理,黄渤海区域实施专项捕捞的品种主要有海蜇、毛虾、口虾蛄、丁香鱼、鱿鱼等。总体上而言收效不错,既实现了海洋资源的保护也让渔民有了更多的收入。

“我们调查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摸清黄渤海渔业资源的家底。”吴强博士介绍说,渔业资源调查主要可分为管理性调查和开发性调查两类。前者是针对已开发的渔场进行的,旨在合理利用资源以取得最大持续产量。通过调查,他们可以弄清楚各类渔业资源的情况以及规律。


延伸>>>

青岛鲅鱼能否特许捕捞?



对于很多青岛市民而言,每年4月底的当流鲅鱼,一直是餐桌上的最爱。但是,作为洄游的鲅鱼,游到青岛附近海域的时候,已经接近5月,休渔前能捕捞的时间也就半个月左右。青岛鲅鱼能否可以在休渔期进行专项捕捞,成为很多渔民以及市民的期待。

红岛街道办事处的渔民刘船长说,每年的鲅鱼季是难得的收获季。尤其是对于青岛渔民而言,半个多月的捕鱼季如果运气好,整个五六万元没问题。但是,等到鲅鱼洄游到附近海域的时候,马上就进入休渔期了。

“这个时候,咱们这边刚进入捕捞季”,崂山区水产商会会长曲知悟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岛的当流鲅鱼这两年知名度越来越高,给渔民以及商户带来了很好的收益,但受制于捕捞时间,产量难以再提升。

渔民刘船长说,虽然整个捕鱼期看起来比较长,实际上能出海的时间真不多,一般算下来也就是一百天左右。到了冬季,天气冷的时候,环境恶劣难以出海。而且,油价、人工费比较高,比如中秋前后的螃蟹、五一前后的鲅鱼等等渔汛到来的时候,是一年出海捕鱼的收入的大头。因此,渔民们都希望能够延长一点鲅鱼捕捞的时间。

一个品种能否在休渔期进行特许捕捞,需要经过哪些考量?吴强博士介绍说,休渔期特许捕捞除了考虑资源方面的因素,最后落地也要考虑管理的难度。比如是否有相应的渔具,最大程度的降低兼捕率。另外一方面,还要考虑到渔汛的时间与区域,如果两者都相对集中的话,渔船的管理也比较容易。像海蜇的特许捕捞,渔期时间短、区域相对较小,捕捞网具的兼捕率也很低,对其它种类的损害也较小,因此,管理起来也就比较容易。

单纯从经济利益以及资源量上来考察的话,鲅鱼有成为特许专项捕捞品种的条件。但具体能否实现,还需要后续相关配套条件的陆续完善。